首页 > 国际动态 > 正文
2024-08-19 00:32:57

饮料分级揭示:你的最爱可能不健康

近日,饮料分级制度引起了广泛关注,尤其是对于中国人最爱喝的饮料分级结果,令人惊讶的是,许多人钟爱的饮料竟然都被评为了 C 和 D 级。

在上海部分试点商超和便利店的饮料区里,已经挂上了“红橙绿”三种标识,旨在提示消费者注意饮料中的糖分含量,尤其是那些齁甜的含糖饮料,建议少喝或不喝。而早在 2022 年底,新加坡就执行了更为严格的饮料分级制度,到 2023 年,其现制饮料也逐渐被纳入分级范围。

饮料分级主要依据三个指标:饮料的含糖量、饱和脂肪含量以及是否添加了非糖替代物。如果饮料含糖量大于 10 克/100 毫升,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 2.8 克/100 毫升,就属于 D 级饮料。而每 100 毫升的饮料中有超过 5 克糖分和 1.2 克饱和脂肪的饮料则属于 C 级。

在分级中,一些常见的饮料表现不佳。比如碳酸饮料的含糖量并非最高,一些果汁、柠檬茶的含糖量反而超过了可乐、雪碧。而听起来更健康的酸奶饮品,由于含糖量过高,可能被评为 D 级。各种能补充电解质的运动饮料也基本因含糖量高评不上 A 级。

不过,这一分类标准也存在不太合理的地方。例如,全脂牛奶会因含有饱和脂肪,等级可能落到 C 或 D 级,甚至比不上齁甜的瓶装奶茶。还有老被长辈认为没营养的一些调制乳能排到 C 级。

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还是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16)》,都指出普通人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最好控制在 25 克以下。但新加坡官方数据显示,新加坡人平均每日摄入 12 茶匙,约 60 克的糖,其中一半以上来自含糖饮料。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也表明,2019 年,中国因过量摄入含糖饮料而死亡的人数达到了 4.66 万,与 1990 年相比显著增加了 95%,男性情况尤为明显。

饮料分级制度的推行,旨在引导消费者更加关注健康,合理选择饮品。希望大家在享受美味的同时,也能关注自身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