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在第四届沈阳智能网联汽车挑战赛上,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的一番言论引起了广泛关注。朱西产教授表示:“特斯拉的端到端、人工智能让自动驾驶更加成为可能,端到端被特斯拉带火了,国内的车企都在说端到端,但现在,谁宣布端到端了,他的这个车你就别买。”
朱西产教授强调,端到端技术虽然能够提供强大的泛化能力,但在安全性方面存在不确定性,尤其是在处理所谓的“长尾问题”时,即那些不常见但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交通场景。例如,特斯拉在美国销售了超过 170 万辆车,拥有庞大的数据采集网络,而国内车企则依赖用户车辆采集数据,销量越大,数据越丰富。
目前,国内几乎所有的自动驾驶头部企业,都发布了自己的端到端方案和上车计划。朱西产教授认为,国内车企在数据量和 AI 训练算力方面与特斯拉相比还有较大差距。小鹏汽车的 AI 算力在国内比较大,但跟特斯拉比也差了几十倍。
朱西产教授指出,根据国内车企目前在智能驾驶开发的数据能力和 AI 训练算力,做感知端到端,融合激光雷达的感知方案,在规控算法上保留安全准则模型,这种分段式端到端方案模型是比较合理的技术路线。他还预计,在未来一两年内,大模型上车的可能性不大,因为所需的高算力在车端布置上仍存在难题。
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作为当下热门话题,虽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发展潜力,但在安全性和实际应用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。消费者在面对宣称采用端到端技术的汽车时,应保持理性和谨慎,充分了解相关技术的成熟度和潜在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