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有朋友向笔者吐槽,其购买的医药基金 3 年多来持续下跌,亏损幅度已达 50%,如今账户都懒得打开。这一现象并非个例,引发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与反思。
从大方向上看,人们看病吃药的需求始终存在,叠加人口老龄化的趋势,医药行业本应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医药股投资却很容易踩坑。“老龄化社会”医疗需求增加,但医保资金有限,导致医药行业整体增长放缓。以实际情况为例,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,未来医保收入大幅减少,过高的医疗开支必然会有入不敷出的一天,对于医药行业来说,“控费”会导致行业增速整体下降。上世纪 70 年代,日本的医疗费用年均增速高达 20%左右,但进入 90 年代,国民医疗费用增速降到 5%以下。1988 年,日本卫生部开始控制药品定价,平均每 2 年 1 次,对医保目录涉及的药品进行降价。在此期间,日本大批医药企业倒闭,医药行业整体跑输市场,只有少数制药企业实现“逆袭”。
国内医药行业“toG”的商业模式,很难诞生出超级“大牛股”。国内医药行业的最大买家既不是个人,也不是企业,而是医保局。而在美国,医药行业的大买家有两类,一个是商业健康保险公司,一个是公立医疗保障机构,通过市场化机制去确定药品定价。
投资有风险,决策需谨慎。医药行业投资,原来还有这么多门道,投资者在进行医药股投资时,需谨慎思考,充分了解行业特点和潜在风险,避免盲目跟风导致重大损失。